波特兰开拓者的选秀策略正面临严峻考验。用首轮签选中的中国中锋杨瀚森,开赛至今仅获得29分钟出场时间,这一现状引发了对球队人才培养计划的质疑。

《露天看台》记者扎克·巴克利在最新分析中指出,开拓者本赛季最大遗憾正是选秀大会上非常规地选中杨瀚森。这位身高2.16米、体重122公斤的内线球员,以其独特的身体条件与技术特点曾引发联盟关注,使开拓者成为夏季联赛的焦点球队。然而从赛季伊始,关于他能否适应NBA节奏的疑问始终未能得到解答。
值得注意的是,杨瀚森在有限出场时间内已展现出令人期待的潜力。但球队前场阵容的饱和状态严重限制了他的发展空间。阵容深度表上,去年第七顺位选中的多诺万·克林根稳居轮换前列,罗伯特·威廉姆斯三世和杜普·里斯两位经验内线更是进一步挤压了新秀的成长环境。
临时主教练斯普利特的轮换安排凸显出球队在重建路线上的矛盾。作为正处于重建期的球队,开拓者既保留着过多老将,又试图兼顾即时战绩,这种两头并进的策略正在影响年轻球员的培养。从亨德森到谢登·夏普,再到如今的杨瀚森,相似的发展困境持续重演。
尽管总经理乔·克罗宁在今夏通过安芬尼·西蒙斯和艾顿的交易完成了阵容瘦身,但中锋位置的配置仍显失衡。在克林根占据主要轮换时间的情况下,球队当初选择杨瀚森的初衷令人费解。特别是在球队仍存在明显投篮缺陷的情况下,这一选秀决策与后续使用方式更显逻辑断裂。
目前杨瀚森的处境折射出开拓者重建过程中的深层问题:当高顺位新秀无法获得应有的培养资源时,球队的长期规划与短期操作之间出现了明显脱节。